(1)、認識冷氣機常用的單位
一般人常以房間的大小來決定購買冷氣機的依據,常聽到有人說:4~6坪的房間買1噸左右的冷氣機就可以,如果房間大一點則買1噸半或2噸。這邊所稱的「噸數」其實是所謂的「台灣噸」,與美制冷凍噸的單位是不同的,民眾要特別留意。廠商為了避免民眾誤判,現在在標示冷氣機規格時,已經採用方便判讀的kcal/hr或BUT/hr作說明,關於冷氣機常用的單位說明如下:

※1 Kcal:1公升的水升高攝氏1度所需的熱量,為公制熱量單位。
※1 BTU:1英磅的水升高華式1度所需的熱量,為英制熱量單位。
※1美制冷凍噸(USRT)=12000BTU/hr 或 3024Kcar/hr 或 3517w。
※1台灣噸=8,000BTU/hr 或 2,016Kcar/hr 或 2345w。
※消耗功率:單位kW(仟佤)或W(瓦)。乘上使用時間(小時)後,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kWh(仟瓦時=度),民眾每月所付的電費便根據總用電度來計收。
※EER(能源效率比值)=冷房能力(Kcal/hr)÷ 消耗電力(W)。EER值愈高表示該部冷氣機效率好且省電。




(2)、如何購買合適的冷氣機(種類、噸數的決定)
民眾要如何瞭解自己的需求與使用環境,避免購買冷房能力過大的冷氣機造成能源浪費;同時也要避免購買冷房能力不足的冷氣機,形成「用小馬(小主機)拉大車(大房間)」的窘境,非但造成房間溫度偏高無法達到均冷,且容易使冷氣機長期處於全速運轉的狀況縮短冷氣機壽命。因此住戶得視房間大小與性質、本身經濟上的能力或對安靜程度的需求,做出最佳的選擇。我們可以透過下面幾個簡單的原則,來作為購買冷氣機的依據。
※房間大小:使用面積與空間。
※房間座位:是否有西曬問題或是房間位於頂樓。
※房間用途:民眾的生活使用模式。
※房間裝潢:房間是否為開放式設計(如:挑高、夾層等),甚至過多的燈具發熱量也會影響空調的效率。

常聽到有人說4~6坪大的房間,約裝設一部一噸左右的冷氣機,這其實是一種簡單的概估方法。民眾可利用【480(Kcal/h) × 室內坪數】的方法來概估房間所使用的冷房能力。以一間4坪大,不是位於頂樓的房間為例,概估方式如下:4(坪) × 1900(BTU/hr.坪)= 7600(BTU/hr)= 0.95(台灣噸)= 1915(Kcal/hr)


由於使用「台灣噸」容易與「美制冷凍噸」混淆,因此現在多半標示Kcal/hr或BTU/hr,也有少數廠商的產品明明不足1噸,也標示成1噸,有蒙蔽消費者之嫌。因此建議民眾在選購冷氣機時,多加留意型錄上的規格,尤其某些大賣場刻意在宣傳單上不寫明清楚,將庫存過時的產品以低價方式大量傾銷。這些產品的「EER」值有些已經不符合國家規定,民眾在購買冷氣時一定得要求店家說明清楚。民眾要知道並不價錢便宜、廣告或贈品吸引人,就是一部好冷氣。通常透過冷氣機的「EER」作為評估的標準,目前台灣訂定不同性能的冷氣所應達到的EER標準,請參考表6-2-4。一般而言,變頻冷氣機其EER值均在2.6以上,而一般的窗型冷氣機EER值平均為2.3左右。因此,若以冷房效果的角度觀之,變頻冷氣的效率較佳,又由於變頻冷氣具有恆溫的控制,而非變頻冷氣會隨著房間冷度之不同,冷氣機將自動開啟或關閉,此時反而會使耗電量更高。因此變頻式冷氣機可以說是近年來最熱門的家電產品,各家廠商紛紛研投入研發更佳性能、價錢更便宜的產品,搶奪這個龐大的市場。冷氣設定溫度每提高1℃ 可省電 6%,溫度以設定在26~28℃為宜。
(3)、認識「變頻式冷氣機」
傳統式的冷氣壓縮機它一通電運轉之後,速度是固定的。每分鐘以固定的轉速運轉,不能增快也不能減低轉速。非變頻機的固定電流頻率僅能以「階梯式」來調整運轉,同時在感應到室內溫度較低時便會停止運轉,如果溫度又回升時壓縮機又會立刻啟動運轉,這重複啟動停止、走走停停會導致耗電增加。此現象就像開車行駛在市區內,每次碰上紅綠燈或塞車都要重複停止又起步,耗油量較高。由於非變頻機的壓縮機必須重複運轉與停止,容易造成室溫不穩定。但是變頻式冷氣機可以利用電流的頻率變化來控制運轉狀態,冷氣機根據狀況調整運行,壓縮機可逐漸提高頻率運轉,接近設定溫度時頻率會降低,並保持設定溫度可防止過冷或過熱,達到運轉安靜、恆溫舒適的室內空調環境。變頻冷氣常會宣稱有30%以上的節能效果,我覺得是要打個問號的,不過會比較省電與安靜倒是真的。

(4)、其他該注意的地方
a.冷氣機的濕度控制
空調冷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空氣溫度,但是為了降低空氣中所含的水份(濕度),才是造成空調耗電量高的主要原因。台灣的氣候特色為高溫高濕,濕度過高的環境容易讓人感覺悶熱,流汗後身體容易產生黏膩感。因此空調除了降低溫度外,還默默的擔任了降低濕度的重要工作,讓我們在室內才有涼爽(低溫低濕)的感覺。但是除濕的工作相當耗能,光是去除空氣中的水份所需要的能量就是單純降溫的4倍。假設室外空氣相對濕度為80%與溫度為35℃,室內空調設定相對濕度為45%與25℃,則每公斤乾空氣必須去除大約62焦耳。若室內相對濕度提高設定為65%,而溫度同樣為25℃,則每公斤乾空氣必須去除的熱量為52千焦耳。因此將室內相對濕度由45%調高到65%,大約可以節省16%的耗電(2004,蘇金佳)。但是一般冷氣機的濕度預設值在50%,因此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容易覺得皮膚乾燥,或是早上起床覺得口乾舌燥。因此國內的冷氣機製造廠除了重視省電效能外,更應該去重視過低的濕度設定反而是空調耗電的關鍵。

b.健康的空調環境(新鮮外氣的引進)
良好的空調並非只有省電、安靜就好,更應該重視室內空氣品質,這是一般人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。尤其近年來新建的住宅為了降低外界噪音的干擾,或是害怕被屋外污濁的空氣污染,普遍喜歡採用隔音性能良好的氣密窗。甚至整天緊密著門窗,長時間使用空調而忘記要將窗戶打開通風換氣。傳統住宅在鋁窗普及之前,即使門窗不開,自然的換氣次數小時也有3~5次。但是近來的住宅,因為鋁門窗與氣密窗的普及和住宅構造的密閉化,在不開門窗的情況下,自然換氣次數每小時降低到只有0.3~0.5次。健康舒適的空調環境應該也將「換氣」的觀念引入。舉例來說:以2個人待在3坪大的臥室內,關上門窗經過2小時之後,房間內CO2濃度高達2400ppm。過高的CO2濃度會讓人昏昏欲睡,長期來看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。民眾即使使用空氣清淨機或冷氣機,也只是讓屋內污濁的空氣不斷循環而已,無法有效降低CO2濃度。唯有透過開窗換氣才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,可使房間內的CO2濃度大幅度降低到900ppm以下。因此房間內除了空氣清淨度之外,空氣的新鮮度也絕對不能忽略。

c.全熱交換器(全熱交換器的工作原理)
為了引進室外新鮮的空氣,又不希望室外高溫高濕的空氣影響室內溫度,反而造成空調的負荷。因此為了達到使省能與健康兩方面均能兼顧,「全熱交換器」的使用更顯其重要性。全熱交換器是一個能夠一邊進行熱交換一邊進行換氣的裝置。其原理乃利用低溫的室內排氣(焓值低)與高溫的室外空氣(焓值高)做熱交換,以回收室內排氣的冷能,可有效降低總負荷之功能。全熱交換器內部主要構造為交叉鋸齒板式的結構,這是最典型的一種氣對氣全熱交換器。給氣與排氣的氣流路徑完全被隔板所分開,使兩種氣體不會混合在一起,能常保導入新鮮的外氣。排氣與給氣通過全熱交換器素材時,溫度(顯熱)的熱傳達做熱傳導的交換;並利用水蒸氣分壓差濕度(潛熱)透過隔板的特殊材質進行全熱的交換。在住宅應用方面,不可能使用辦公大樓或百貨公司那種大型的熱交換器,一般以壁掛式或天花板嵌入式為主。民眾在考慮房間的換氣設備時,也應注意全熱交換器的裝設位置,確保室外空氣在吸入時要盡可能的乾淨。

資料來源:MOBIL01論壇   http://www.mobile01.com/topicdetail.php?f=168&t=311109&p=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redcit 的頭像
    Fredcit

    全力衝刺的尾翼~飛上枝頭變?

    Fredci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